葡萄酒藏家分享,西班牙精品酒在华20年

图文:陆江(Jiang LU)

1999年因为法语,我喜欢上葡萄酒。如今20年过去,我既是葡萄酒撰稿人、国际大赛评委,也是活跃在不同酒类拍卖场的葡萄酒收藏者。5月刚走访了几个西班牙美酒产区,收了一点好玩的酒,也遇到了一些我收藏的西班牙佳酿的庄主酿酒师,他们和我分享了在过去20年酒庄风格的变迁,受益良多。

在回程10来个小时的航班上,也许是“20年”字眼上的巧合触动,我回想起这20年作为葡萄酒爱好者的一些经历,也想起了西班牙精品酒在我爱酒生涯的那些片段节点。

1999年,上世纪最后一年,大陆精品葡萄酒市场规模很小,基本就是进口酒天下,在华推广葡萄酒的产区国基本上可以说只有法国一家。那时我在北京,了解精品酒的地方不多,主要在国贸地下超市旁的酒屋,日常酒是国展家乐福。那时西班牙精品酒在大陆,只能说是难得一见。

虽然西班牙巨头桃乐丝Torres在大陆1997年开设葡萄酒进口销售公司Torres China。不过那时大陆葡萄酒进口商领军企业是1993年建立的名特(Montrose),老名特掌舵的是在北外长大的外国红孩子柯鲁(Carl Crook)。在名特的前十多年,现在的巨头ASC和富隆都还没有那么强大,名特基本上可以说稳居葡萄酒进口商规模之首,后来名特逐渐丧失市场优势,不过老名特也是公认的早期进口酒业人才的黄埔军校。桃乐丝为代表的西班牙酒进口商,当年在销售和消费渠道里铺货可以说少之又少。

进入21世纪最初几年,北京和上海的葡萄酒玩家开始逐渐形成小规模群体,国内网上逐渐多了些编译的中文葡萄酒知识和讯息,当然也有法国为首的推广机构的中文葡萄酒产区资料。而西班牙精品酒产区知识和资讯获取渠道一直相对短缺。这一时期市场上时不时能见到Vega Sicilia和桃乐丝旗下的一些西班牙酒。

国内较早的消费者层面的精品酒认知启蒙,包括西班牙精品酒认知启蒙,2006年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稀世珍酿-世界百大葡萄酒】起了不小的作用。这套由宝岛台湾陈新民老师撰写的书籍,虽然入选酒有点争议,不过对主流产区顶级酒的普及,做出不小贡献,甚至我还知道有不少爱好者按图索骥买酒。里面介绍的西班牙精品酒:Vega Sicilia,Pingus,L’Ermita,Pesquera Janus等都是这个出版物的受益者。

我是在2007年左右第一次喝到现在海外时价数百欧一支的西班牙Priorat产区顶级酒L’Ermita ,年份是2000年,到现在还记忆深刻,有清晰的花香果味,尤其第一次在酒中感觉到了红茶香,以及入口的干净饱满和细致,没想到有这水准。场合是在我兼任顾问的酒窖里,温州籍的老板,购自西班牙的老乡之手。

必须要提一下,在西班牙的华人对西班牙酒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推进,起到不小作用。老板蛮慷慨,提供了这款酒在晚宴里可以畅饮,可因为现场的商界政界人士只选波尔多列级庄,L’Ermita 2000被嫌弃冷落了,我倒是暗自开心有口福。

Alvaro Palacios,L’Ermita的缔造者

顺便提一下,最近一个月我在产区刚好又试到L’Ermita 三个新一些的年份,直观感受了因为品种调整和酿造方法精进,使风格在保持干净口感的基础上更趋优雅,口感有了更多的活跃酸度、清新果味和细腻质地。也能看到产区发展的一个趋势。

时间到了2010年,有次经历我记忆深刻,西班牙Ribera del Duero产区顶级庄Pingus的庄主Peter Sisseck现在是国际酒界大红人,不过在亚洲最大国际酒展里曾被冷遇。现在海外时价人民币5000-6000元一瓶的西班牙顶级酒Pingus 2008,在9年前的VINEXPO香港2010酒展的生物动力特展里,庄主Peter Sisseck只带了一瓶参展。然而并不抢手,我在他展位上交流了半小时,品了两回,直到很晚才来了些酒友,分光了剩余的大半瓶。而现在他来参展,每次都是现场人气焦点,品鉴酒哪怕只带了副牌,也会比较抢手。

Peter Sisseck,Pingus的缔造者

在最近十年精品酒市场培育迅速,精品葡萄酒受众数量猛增。随着2009年开始的波尔多精品酒热潮到2011年逐渐走下坡路,2012三公限制开始,精品葡萄酒受众开始从盲从跟风,逐渐转向注重个人口味,喜好分化,波尔多以外的精品酒产区逐渐也有了各自的拥趸。西班牙产区虽然还是偏小众,不过像里奥哈和雪莉酒产区都开始加大开课推广力度,里奥哈还有年度巡展,不同西班牙产区在酒展上组团出现,从最新的市场数据就可以看到西班牙酒进口数据里,数量已有较好市场占比,平均单价在逐渐上升。像Pesquera,Muga,Marques de Murrieta,Tondonia,Riscal,CVNE,Lustau,Tio Pepe…等有越来越多的酒庄在西班牙精品酒消费者中有不俗的口碑声誉。不少也有了国内合作伙伴。另外我在参加香港拍卖会时越来越多的西班牙精品酒拍品,在竞拍时有明显竞价的对手出现。

最近西班牙官方对外贸易发展投资局(ICEX),在中国发起“西班牙美酒Wines from Spain”推广活动,努力在改善中国市场上西班牙葡萄酒的整体形象,展示西班牙美酒的品质与多元。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有越来越多的西班牙精品酒,随着我们消费者对它们的了解,会进入中国市场,值得期待!

cof

勃艮第葡萄酒国际头号酒评人Allen Meadows给你学习建议

图文:陆江(Lu Jiang)

前些日子,我在北京有幸采访到勃艮第葡萄酒国际头号酒评人Allen Meadows。他对勃艮第葡萄酒的酒评词和打分,是众多勃艮第酒爱好者中争议最少,甚至会对一些被点评的勃艮第酒的价格产生影响,他撰写的《Burgundy Vintages – A History from 1845》和《The Pearl of the Côte–the Great Wines of Vosne-Romanée》也是勃艮第酒学习的常用工具书。Allen Meadows这次来北京,是和香港酒商TFWE合作活动。

言归正传,这次因为采访的主题中,关于“如何有效学习勃艮第酒”,是现在国内不少勃艮第爱好者遇到的常见困惑。Allen Meadows先生给了些坦诚的建议,以及他的心得观点。

陆江:国内越来越多爱好者喜欢勃艮第葡萄酒,可又觉得太难太复杂,有些朋友花了很多钱买勃艮第酒来喝,可他们还是觉得没有取得明显进展。您是否可以给这些朋友一些学习勃艮第酒的建议。

Allen Meadows:

是的,勃艮第酒很复杂,的确没有容易的学习方式。基本来说还是要看书,要掌握一些勃艮第葡萄酒基础知识和产区命名(AOC)体系的结构。勃艮第的村子,历史,宗教,特级园,你可以不必全部记住那些具体名号,但你要知道勃艮第产区命名(AOC)体系如何运行(LU注:这相当于勃艮第葡萄酒知识体系的骨架)。

尽管有了这些知识,在别人提到例如Suchot时,你还是不知道这是沃罗曼尼村的一级园。很遗憾,我没有特别容易的方法。还是要花时间在这上面,你花了足够的时间,才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尽管的确很复杂。

我们美国有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你可以现在花时间,也可以以后花时间,但你必须要花时间。在这方面你要花必要的钱也要花必要的精力和努力。这是你对学习勃艮第的投入。

陆江:一些朋友告诉我,他们喝了各个产区最贵的酒,以为通过这样,就能学习什么是好酒,知道好酒的标准。但结果并不理想,并没有找到所谓好酒的标准。对这部分爱好者,您有什么建议?

Allen Meadows:

我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这几乎是人性的本能特质。最高峰在哪里,我要去攀登它,有人说是罗曼尼康帝(Romanee Conti),拉塔希(La Tache),香贝坛(Chambertin),里奇堡(Richebourg),但只有一个最高峰,哪一个是。你应该没法知道那个最高,到底多高才算高,多好才算好。

所以我每次开基础课时,我都是建议爱好者先从勃艮第命名体系金字塔底部开始往上喝,再往下喝。如果开始就是特级园(Grand Cru),他就会错过实力差不多的一级园,少了很多趣味,还有大区和村级里的好玩的酒。

从下往上喝,你也能省很多钱,酒的价差有时会超过50倍。如果开始顶部,你很难了解哪些是真的很好,哪些是真的很差,你是无法理解的。因为勃艮第是勃艮第,和波尔多,巴罗洛(Barolo),加州的赤霞珠不同,你没有洞察力,你是很难判断一款勃艮第酒的水准品质。你最多只会说我喜欢或我不喜欢,你也就能表达这一点(葡萄酒在线)。

如果你开发你对品质的洞察力,你就有能力说,这武玖园(Clos Vougeot)真的很好,或者说这个一般般,或这酒不太好。你需要更多范围的品鉴来建立你的洞察力判断力,像我开一些主题品鉴就是为了这方向,今天上午我做的品鉴会就是让生产者来分享一些角度。

陆江:关于您提到的对品质的洞察力,这是否要和风格的喜好分开判断?

Allen Meadows:

对,这是不同的,我们要对酒杯里酒的品质有洞察力判断力,而不是只听别人说,被市场营销所影响。酒的品质不会撒谎。我以酒评人身份和消费者身份做判断,会有区别。

当作为酒评人,我会判断酒杯里是什么,品质做得如何,这时风格不在我考虑范围内,因为风格不是品质。

酿酒师说喜欢橡木桶长时间培养或者短时间培养,或者带梗/不带梗,也有希望年轻时就容易喝或者要15年后才能喝,这些都是风格范畴,与品质无关(葡萄酒在线)。

另外,我自己买一些品质不错并且也是我个人喜欢的酒,这是我的风格偏好,我买来放在自己的酒窖里。 我很少买100%新橡木桶培养的酒,很多人会说Allen Meadow不喜欢新桶,可这只是我的个人喜好。事实上,我给我客户推荐酒时,根据客户风格喜好,还是会推荐100%新橡木桶培养的酒,因为只要它品质的确做得很好。

我会尽力把品质和风格区分开,分别判断。

归纳Allen Meadows关于学习的建议:

  1. 首先要知道勃艮第基础知识,尤其产区命名(AOC)体系的结构和如何运行,然后还是要投入时间精力和钱,勃艮第酒学习上没有什么捷径,一分付出一分回报。
  2. 建议从勃艮第命名(AOC)体系金字塔的底部往上喝,从大区和村级,到一级园和特级园,通过多范围的对比品鉴,建立自己对品质的洞察力和判断能力。
  3. 学会区分品质判断和风格喜好的差异。

采访人:陆江(Lu Jiang)

Decanter亚洲葡萄酒大赛(DAWA)等多个国际国内葡萄酒大赛专家评委;曾为国内多个餐厅美食指南(榜单)评委;《葡萄酒在线》主编、《Decanter中文版-醇鉴中国》撰稿人,葡萄酒行业咨询顾问,资深葡萄酒收藏顾问和买手,美食美酒旅游类撰稿人。

跟陆江逛香港Vinexpo 2018酒展(下)

展会后两天继续走访……

因为香港Vinexpo酒展,是亚太区最有影响力的酒展之一,所以全球葡萄酒前十大生产国,除中国外,基本都有相对独立的国家展区。

尤其是在中国葡萄酒市场上攻城略地、近些年发展最快的澳大利亚,是本届酒展的主宾国,虽然现在中澳关系有点微妙,政治和经贸上有不少疙瘩,不过并没妨碍澳大利亚人对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积极进取。

Vinexpo酒展期间不少大师班、研讨会和品鉴会,有不少值得学习。当然也有所谓国际一线的“中国葡萄酒市场专家”们闭门造车般地抛出的、并全体赞同的“中国市场仍是红葡萄酒占主导,是因为中国市场抵触冷饮,认为冷饮不太健康”的荒谬论调,看着中国市场夏日满街冰镇啤酒的旺销,我只能呵呵了。

大师班耗时比较长,所以我只参加了1.5个大师班。

0.5个就是中粮长城的大师班:

这届酒展中国葡萄酒生产商参展的仅有中粮旗下的长城,虽然第一天已经去他们展台看了看,不过没有试到代表长城最高水准的桑干西拉。于是酒展第二天,我还是决定参加,Drinkbusiness和长城葡萄酒举办的中国长城葡萄酒大师班的前半段,就为试试长城最高水准的酒。

 

“蒙面人”李士祎先生(长城酒业的总经理)在介绍长城葡萄酒的概况和合作品牌。他几乎把长城的历史,以及所有卖点都讲了一遍,的确是市场推广老手,不过时间讲得过长,自夸内容过多,听得有点疲劳。

当然李士祎先生这几年在中粮名庄荟和过去一年的长城葡萄酒上,动作很大,的确在努力激活这个陷入低谷的巨头,尤其在组织架构、渠道建设、市场策略,品牌推动方向上迈出很大步伐,划分战区、精简SKU、已确立5大单品,今年还计划要推出50-100档的大单品,突出酒品牌,淡化长城公司品牌,让酿酒师走到台前等措施。很积极,接下来就要看市场的反应。

 

花絮:李士祎先生还特别提到: 酒标酒名横写的是跨区调配的葡萄酒,竖写的是单一产区葡萄酒。

 

中国葡萄酒权威李德美老师是嘉宾(右一),长城桑干酒庄总酿酒师于庆泉(左一)。

桑干酒庄西拉干红2012,烟熏,香料,还有黑莓果味,重酒体,蛮有结构感,单宁有力比较细致,完整骨架,口感均衡柔滑,酸度中等,回味长,有些黑巧克力余味,还有一丝无花果干气息。新世界偏细腻风格,水准不错。

还有一款,为2008奥运会做的瓶内二次发酵的霞多丽起泡酒,歪打正着,瓶陈近10年,最近一年内除渣,初时有微微氧化气息,逐渐透出明显吐司面包,青苹果气息,细腻,有意思。

尝到了长城20年白兰地原浆,复杂,集中,圆润,品质不错,

 

另一个大师班,也是我的兴趣所在,加强型葡萄酒中的瑰宝波特酒。波特酒(Port)大师班主题是2016年份波特正式宣布出产。特别提一下,年份波特(Vintage Port)只有在酒庄认为上佳年份才会正式宣布出产。

大师班的嘉宾,都是波特领域的巨头们:

-赛明顿(Syminton)的主席Dominic Symington

-飞鸟庄(Quinta Do Noval)东主法国AXA保险集团酒业负责人Christian Seely

-Taylor Fladgate的市场总监Heath nick

 

这场大师班集中品鉴了下面这些几乎可以代表波特最高水准的一些波特酒。
Cockburn’s  2016
Croft 2016
Dow’s  2016
Fonseca  2016
Graham’s 2016
Quinta do noval 2016
Quinta do noval nacional 2016(最贵的常规出产波特)
Quinta da Romaneira 2016
Taylors 2016
Warres  2016

近年来极为难得的波特大师班。 各家风格差异明显,从饱满有力到柔滑细腻。既可以品鉴2016年份的高品质,也可以集中体验不同酒庄的风格差异。

备忘:Dominic Symington谈到2016年份部分年份波特的含糖量: Graham 3.8   Warre 3.65   Dow 3.4  Cockburn 3.4 ; 特别解释了波特陈年对含糖量的影响:不会影响含糖量,只会整合更好。

 

当然展会还有好看的人,有名的人,以及积极进取的各产区国或产区。。。。。

 

 

 

 

 

 

 

 

 

 

 

 

 

 

跟陆江逛香港Vinexpo2018(上)

中国最西的葡萄酒产区伊犁河谷

图文:陆江 | 葡萄酒在线

 

国产葡萄酒近年来崛起速度非常快,从早期的难以下咽,到现在精品辈出。而这些显著进步,其实也就是十来年的光景。这让我对走访国内的葡萄酒产区越来越有兴趣,很想了解是什么样的风土和人在推动国产酒的快速发展。上月正好国内顶尖的葡萄酒品牌营销专家郭校长,约着一起去新疆伊犁河谷葡萄酒产区看看。我正好有空,走起!

其实我对伊犁河谷的认知,只是限于旅游资源和瓜果梨桃,而对于伊犁是葡萄酒产区,实在一无所知。

出发前做了点小功课,才知道伊犁河谷是中国最西边的葡萄酒产区,位于天山山脉西端,三面环山,地处北纬42°14’-44°50’。提到维度,特别说一下,伊犁河谷和波尔多的纬度是真正有重合的。中国老有一些产区明明和波尔多不在一个维度,却爱硬凑。

 

 

在航班上俯瞰伊犁

 

伊犁河谷三面环山,山脉阻挡了寒流、热浪、沙尘暴等恶劣气候,西面开口,迎接源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伊犁河谷气候温和湿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4℃,年日照时数2870小时。

 

伊犁河谷年降水量417.6毫米,山区达600 毫米,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森林覆盖达到16%。1000多公里的伊犁河顺着天山南麓沿河谷流出,向西汇入霍尔果斯河,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水流充沛,造就了“塞外江南”的美景和丰富的物产,也能为葡萄种植提供必要的水资源。

 

充足的光照、明显的昼夜温差,超长的葡萄生长季,有利于葡萄糖分和酚类物质的积累和成熟;当地排水性好且肥力不高的砂质土壤,有利于葡萄深入扎根。当然冬季还有极端低温,所以需要埋土抗寒抗干,葡萄架型还是会受限制。

 

今年6月底7月初的北京,热得有点让人不省心。温度已超不少火炉城市的三伏。本以为去新疆是更热的苦旅。结果7月1日出发当天,查了天气预告,伊犁首府伊宁的气温竟然和避暑度假圣地相仿。一下子心情就欢快了。

 

航程目标是伊犁首府伊宁。我12点50从北京起飞,大约飞了不到四小时,到达乌鲁木齐。

候机大厅到处是新疆特产: 薰衣草精油,馕,和田玉,新鲜水果和果干,还有好看的热巴小姐姐。

 


 

航班在机场暂停不到一小时,紧接着飞往伊宁,一个半小时左右,降落。团队小伙伴们汇合,深圳的陈总武总,北京的战老师,玉女神,小一和我,上海的郭校长和侯总。

伊宁机场到达出口首先看到的是当地大比例薰衣草产业的相关宣传,很快也看到与葡萄酒相关的宣传-伊犁河谷产区的代表酒庄之一丝路酒庄的广告牌。

 

 

 

从机场到酒店,沿途市容,绿化和建筑,出乎我意料,猛一看还以为是江浙沿海发展不错的城市一般。

入住新开没多久的酒店天缘国际,软硬件还真不错,在国内西部城市的五星级酒店里算是前茅。迎宾的水果甚得我心,尤其是应季的杏,成熟度很高,在北京很难吃到。我的房间还是河景房,看到伊犁当地的主力水系命脉:伊犁河,水量不小。

 

当地到21点天还是亮着,不过我们北京时差的胃早已开始有所反应。

晚上在突玛丽斯大饭店,丝路酒庄庄主李勇,还带了丝路酒庄在伊犁河谷最东边产区出产的雷司令干白,蛮干净清新,酸度活跃,当开胃酒很适合。尝到了不少当地的特色菜,马肉肠果然很有马味(Bret),霸王牛头气势过人、胶质充沛适合爱美女生,烤羊腿香嫩很棒;

 

必须要提到几种主食真的做得好吃,尤其丁丁炒面筋道质地和烹制火候到位,汤饭(面片汤)鲜香辣调得适口,手抓饭口感丰富鲜香。

 

对了,还有蜂蜜要提一下,餐桌上有款饮料是需要加蜂蜜的,服务员拿过来的蜂蜜,品质不错,口感细腻,而且有淡雅的茉莉等花香,我们刚夸赞了一下,服务员像看到了刘姥姥一般得回了一句:“这就是我们这里的普通蜂蜜。” 嗯,这次必须要买些回去。

 

第二天一早,和丝路酒庄李总聊起当地水果,原来当地还有覆盆子和黑加仑鲜果出产,不过不是这季能吃到的。这季主要吃瓜桃杏李,而且有机会吃到树熟的果子,喜欢!

和李总交流后,又在度娘上确认了一下:伊犁河谷东西长360公里、南北最宽处275公里,面积5.64万平方公里,有着各异的小气候和地物地貌,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辖伊犁州8县1市以及兵团农四师和21个团场等单位,人口232.56万。

看了下我们的行程计划,2天,其中安排了参观丝路酒庄的三个葡萄园,分布在伊犁河谷的三个区域:

– 位于河谷中部,是在新疆建设兵团农四师70团这边,相对湿润温暖;

– 位于河谷东边,是72团范围里,库尔德宁以东5公里的一片北山坡上,相对冷凉湿润;

– 位于河谷西边,是67团范围里,相对温暖干燥多风。

 

上午参观的丝路酒庄的葡萄园,就是属于河谷中部,离伊宁20多公里。种植有鲜食和酿酒葡萄,土壤是粘土和沙质混合土壤。当地年降雨量约为400多毫米,主要集中在4、5、6、7和10月。

 

李总提到,当地葡萄园一般4月发芽,10月采收,生长季很长,很多晚熟品种都可以获得糖分和酚类物质的成熟。当然因为光照充分,酒精度会相对偏高。当地年平均气温偏低,酸度不是每年都需要调整,而且也可以用高酸高单宁的Saperavi(格鲁吉亚特色品种)基酒来调整酸度。在酒窖里桶边品鉴的结果看,丝路酒庄的酒还是蛮平衡的,感觉不到酒精热感带来的突兀。

 

另外李总从去年开始,在部分丝路酒庄的葡萄园实施限产。拔除了近半的葡萄藤,然后根据目标产量,倒推出每株的留芽数量。

 

看得出,既有情怀又很务实的李总,对伊犁河谷产区花了很多资源和精力,对当地产区和葡萄园相当了解,也有很大的信心在这片产区做出高水准的葡萄酒。

 

丝路酒庄除雷司令、霞多丽、赤霞珠、蛇龙珠、梅洛和Saperavi(格鲁吉亚特色品种)等品种外,还种了些小味儿多(Petit Verdot),李总对小味儿多比较感兴趣,以后可能会用小味儿多取代Saperavi。

 

 

对于伊犁河谷葡萄酒产区来说,成立于1964年,当地最早也是最大规模的葡萄酒生产巨头伊珠酒庄,在聊伊犁河谷产区历史时,是绝对绕不过去的。现在伊力特白酒是伊珠葡萄酒的大股东,我们去参观了伊珠的厂区,酒窖,酒厂历史展示区,还品鉴了干红,冰酒等。

 

伊珠老厂房的旁边正在蒸馏薰衣草精油,远远地就能闻到薰衣草主调的香气。

 

午餐吃到了当地著名的兵团大包子。

 

下午去河谷东边72团的路上,看到一片不小的薰衣草田。花田旁居然还有养蜂人的蜂箱,薰衣草蜂蜜! 感谢新疆通的李总,他亲自出马,帮我们搞定了薰衣草蜂蜜。本来他还准备在库尔德宁那边再帮我们弄一些,据说那边丝路酒庄葡萄园附近有更好的蜂蜜,可惜下午我们去时,才得知因为今年气候不佳没有收成。

 

就在李总帮我们去和蜂农沟通时,一帮不太年轻的中老年人,还去薰衣草田里拍了好几张“致青春”照,感觉文艺心都快赶上精品购物的翔大师翔文艺了。

 

说到薰衣草,我们很幸运,每年6月中下旬到7月初正好是新疆伊犁河谷薰衣草的花季,花季一过就要采收,提炼精油。 伊犁是与法国普罗旺斯、日本北海道富良野齐名的世界三大薰衣草基地之一。我们还去参观了新疆著名的伊帕尔汗薰衣草观光园,这是个4A级景区,成片紫色的薰衣草和马鞭草,勾起点心底的小浪漫。

 

观光园还有不少薰衣草产品,精油,手工皂,面膜,薰衣草干花等,伙伴们的购买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傍晚到达位于伊犁河谷东边,库尔德宁以东5公里的一片北山坡上,丝路酒庄的葡萄园里种着适合冷凉气候的白葡萄品种,霞多丽,贵人香和雷司令。这里年降雨量约600毫升,斜坡葡萄园,行走起来还蛮累,出品就是第一晚尝过的那款清新活跃的雷司令。

 

丝路酒庄庄主李勇

 

周围山坡是半自然状态的草甸,听着山涧溪水声,爬上高处远眺对面,竟有几分瑞士或是意大利山地绿植覆盖的美景。看着夕阳日落,感慨着老天眷顾伊犁的美景资源,做着未来再来这里看景休假的白日梦。

 

 


日落后,降温很快,我们也下撤,前往一户李总相熟的农家乐,长袖薄外套这时候该用上了,温度估计十来度,吃点开胃的西瓜和香瓜,还有树熟的杏。晚餐虽说是农家乐,可鸡牛羊蔬菜等食材很棒,整个菜式出品,除摆盘没那么精细外,口感完全不逊于前一天吃的高级大饭店,最后上的裤带面,让我忍不住想说新疆主食无敌了,立志减肥者还是不要到伊犁哦。

 

最后一天行程,是一路向西,到伊犁河谷的最西边,丝路酒庄在67团的葡萄园,那里已经是和哈萨克斯坦接壤的边境。

沿途还有叫卖吊死干,下车一问,原来是指树熟的杏,吊在枝头有点风干,也叫树上干杏,闻起来会多些杏干的风味,入口更甜。卖果大叔还在晒杏干,也卖野生的黑小麦和枸杞。

 

吊死干

 

 

应季的瓜果桃李杏

 

 

羊交易集市

因为路过惠远古城,我们还参观了惠远古城历史文化展览。

伊犁河谷惠远城,地处战略要地,曾是新疆首府所在,也是丝路重镇。历史上沙俄的掠夺,被迫的赔款割地,疆土内缩,使它从远离边境的地方权力中心变为边陲小镇。伊犁河谷也在历史巨变中,留下不少时光的佐证。包括这新疆最高长官伊犁将军们所在的权利中心的惠远古城和林则徐遗迹,

 

首任伊犁将军明瑞

 

午餐吃到了盼望已久的伊犁河的鲜鱼,还是水准不弱的农家乐。

 

终于到了中国最西边的葡萄园,丝路酒庄在67团的葡萄园,这边年降水仅200毫米左右,温暖干燥多风,从而病害也少,葡萄园生态很好,葡萄藤里居然看到鸟巢,甚至还有鸟蛋。李总前些天来时,还在另一个鸟窝里看到孵出的小鸟。

 


丝路酒庄在这里种植了赤霞珠、小味儿多、马瑟兰、马尔贝克、美乐、品丽珠等品种,约1,000亩。

附近有清代用于防御守卫的战力单元卡伦(图是纳旦木卡伦)。

 


然后我们溜达溜达就到了这个地方,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边境,因为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哈边界也成了严防死守的区域。

 

当时的念头:自己虽为蚁族小民,能在和平年代和安逸地带生存生活,已是幸运。

 

最后一晚,察布查尔,晚餐,羊排,香椿鸡蛋,牛肉,鱼肉,几道野菜,完满!

 

回京,乌鲁木齐机场转机,传送带上的丝路酒庄巨型酒瓶,有点波尔多机场的感觉。

 

到京,继续……消暑休假后的红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