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品牌葡萄酒,背后的现状和启示

图文:陆江

本文已首发于Decanter中文版,转发请标明作者和出处

 

在中国葡萄酒市场上,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因为品牌附加的经济利益的显著,商标争议也愈发多见。

过去一两年内,多方媒体报道了Penfolds中文常用名称“奔富”的商标权争端,以及关于中澳政府推进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

今年2月春节期间,Penfolds母公司TWE(富邑集团)宣布它已向澳大利亚联邦法院提起法律诉讼,起诉澳大利亚某葡萄酒生产商,认为他们是疑似山寨生产商,罪名是针对TWE的标志性商标Penfolds的侵权行为,包括未经授权使用“奔富”商标(“奔富”是Penfolds的常用中文译名)。5月被TWE起诉的该葡萄酒生产商,也宣布在澳大利亚法院提起交叉诉讼,回击TWE的指控。

DecanterChina从中国工商局商标局官网查询得知,1995年广东的一家原Penfolds产品的经销商,曾申请注册中文“奔富”商标,商标期满未续,成为无主商标。2006年被第三方个人申请注册并持有,不过在TWE起诉后,于2017年初被法院以3年未商业使用为由撤销商标,中文“奔富”商标再次成为无主商标。根据中国工商总局商标局网站查询所得,2018年8月20日,TWE的中文“奔富”商标的申请(注册号9114021)进入初审公示阶段,至截稿(2018年8月27日)为止,TWE尚未最终成为该中文“奔富”商标的持有方。

最近几年,TWE除了中文“奔富”商标外,对一些“奔富”相近商标,也正在通过商评委和法院等途径,积极努力地工作,要求撤销相关商标。与此同时,部分争议商标的使用者开始淡化争议商标的使用。

中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明显加大力度。2018年7月初,在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在讲话时表示,要发挥审判职能,加大对知名品牌的保护力度,鼓励诚信竞争、遏制不诚信的商标攀附和商标仿冒搭便车等不正当竞争。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特别提到: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手段,坚决遏制恶意抢注商标行为,有效规范商标注册秩序。根据商标注册应有真实使用意图的精神,探索适用商标法第四条制止申请人囤积商标。

由此可见,包括葡萄酒市场在内的中国市场环境,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无论在政府角度和法律方面都在逐渐推进和完善中。

另外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也推出新的葡萄酒管理条例,从今年4月开始生效,确定一家企业是否可以合格地拥有出口许可,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会持续考察出口商在目的市场的行为是否对澳洲葡萄酒的名声带来不利地影响,譬如出口商是否涉及“山寨”或假冒伪劣产品。从产地端就可以对相关的疑似山寨品牌生产商进行管制。

对于商标抢注行为,行业人士是如何看待的?商标权争端具有复杂性,海外品牌进驻中国市场时,应当如何保护自己的品牌?本期深度访谈,我们采访了七位资深行业人士,希望给予行业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本期访谈嘉宾:
在华连锁酒屋企业CHEERS齐饮创始人:Claudia Masueger(瑞士)ASC 精品酒业CEO:

Yoshi Shibuya涩谷善彦(日本)

挖酒网商务经理:

马涛

知酒工作室创始人:

郭明浩

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讲师,澳州阿德雷德大学葡萄酒科学与商业学博士:

李茹一

葡萄酒行业某著名企业负责人

匿名人士A

葡萄酒行业某大型进口企业采购经理

匿名人士B

 

“品牌至上”的中国市场

“在中国,人们会说,如果你的品牌没被抄袭或者山寨过,你就还不够成功。” 在华连锁酒屋企业CHEERS齐饮创始人Claudia Masueger说道,“这些年的CHEERS齐饮就遇到过很多山寨版本,我从亲身经历中学会了原来这应该算一种‘认可’。”

“中国消费者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视品牌的消费者群体之一。” ASC精品酒业CEO涩谷善彦表示,“对于酒庄而言,品牌建设是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在中国市场保护好自己的商标以及品牌相关的知识产权,是愈来愈迫切的需要。”

“对于全中国的消费者而言,一线城市对于葡萄酒的认知度较高,但是其他二三线城市,或者乡镇城市而言,消费者对于葡萄酒的购买,除了价格以外,品牌是第一要素。”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讲师,澳州阿德雷德大学葡萄酒科学与商业学博士李茹一进一步指出。

“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消费者都无法对葡萄酒的品质作出判断的时候,品牌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就尤为重要。所以就有了商标之争。反观一些消费者市场比较成熟的国家,品牌会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要素的其中之一,但是不会向中国的消费市场占据这么大。这也是葡萄酒目前并非中国消费者的日常消费饮品而决定的。”

“抢注和使用近似商标是可耻的,但是这个行为在中国市场确实一直存在。” Claudia Masueger说道,“中国市场上酒类的山寨产品甚至假酒太多了,我只能建议消费者一定要仔细的检查每一瓶酒上面的商标拼写,酒标信息是特别重要的,而更省心的方式就是通过值得信任的渠道去购买产品。”

“但是,基本上这类(山寨)品牌,比较多出现在一些中小规模的酒商产品中。主要也是活跃在二三四线城市的葡萄酒市场,在那里,这些产品有较好的生存空间。”一位希望匿名的葡萄酒行业某著名企业负责人对笔者表示。

“而现在大城市里绝大部分进口商,他们反而不会去涉猎到这类产品。这是一个葡萄酒市场发展的阶段,在不少不发达地区,还是会长期存在的现象。我接触到很多中小规模的酒商,他们认为只要合法注册,取得商标,在法律范围内使用并获取品牌承载的商业利益,是可以寻求这样的商机的。”

 

另一位希望不具名做出评论的受访者是一家大型进口企业采购经理:“就我个人观点来看,使用相似商标和抢注其实还有分别,相似商标的使用,还是对正规产品商标的一个明确损害,造成消费者的概念混淆,在道德和商业信誉方面都是不可取的。关于抢注,更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商业竞争层面的内容,不是完全的对与错。”

 

与此同时,“几个比较著名的商标之争的案例具有广泛影响,提升了从业者的知识产权意识,更加强了品牌方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危机感,对于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有正向的作用。”知酒工作室创始人郭明浩表示。

“由于中国法律保护最先注册商标的一方,我们也需要尊重法律。所以解决方法就是:最先在中国注册你自己的品牌和商标。这是最基本的危机管理原则。”涩谷善彦指出。

“现在许多酒庄都已经知晓,在中国围绕商标权发生了几起严重的侵权案件,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在这些案件中)被侵权方反而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采取法律行动,以赢回他们的商标权利,或者投入更多资金重新注册新的品牌,在市场上做出澄清,重新建立品牌认知度。这些都是十分惨痛的教训。然而,还是有一些酒庄低估在中国注册商标的重要性。他们的国内合作伙伴,应当付出更多努力,令他们重视这些问题。”

 

进入中国市场的“法律准备”

任何一个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一定需要一个有长远发展计划的策略规划,而提前注册号商标是其中一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Claudia Masueger提醒道,“因为一旦你的产品或者服务成功了,这个市场100%会有山寨复刻品。对于产品标签来说,不仅仅需要注册英文商标,中文商标也很重要,需要提前考虑。”

“从个人之前的工作经验中所看到,很多品牌为了保护自身品牌,通常会把相似可能产生雷同的产品名,相似名一并同时注册,但是很多都不使用。” 李茹一博士指出。

“从葡萄酒进口商角度来说,越来越愿意合作一些国际品牌产品,做品牌化市场战略,也会对整个葡萄酒市场更关注品牌概念带来很多正向的支持。” 挖酒网商务经理马涛表示

“我们非常关注合作品牌的商标注册情况,无论现在或将来,无论是国际品牌还是中文品牌,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合作产品是已经有自己的品牌注册,或者尽快完成国内品牌注册的(厂家)。”

涩谷善彦也持相同观点:当我们与新的供货商签署协议时,会要求我们的合作伙伴提供他们的中文商标注册文件,并且会严格使用这些注册商标。如果他们没有注册中文商标,ASC会协助他们进行注册或提供咨询服务,进口商并不是品牌的拥有者,但是我们认为进口商有责任指导品牌拥有者保护他们在中国的知识产权。这也是合作的一部分。”

“做品牌就像养孩子,起个名字,再去上个户口,这是基本常识。” 知酒工作室创始人郭明浩指出,“道德绑架并不解决实际问题,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法律在完善,信息壁垒在削弱,消费者在成长,山寨的品牌长久不了,邪不压正。”

“个人认为有的时候(市场规范化)或许需要一些时间。就比如几年前,大家听歌也都是盗版的免费的。但是现在随着消费升级,大家也会对听歌的软件支付版权费用。所以总的来说。对于中国的葡萄酒消费市场,需要时间,也需要大家共同的维护,才能更有长远的发展。” 李茹一博士总结道。

(采写:陆江/Maxime Lu,整合编辑:Sylvia Wu)

 

陆江(Maxime LU)

Decanter亚洲葡萄酒大赛(Decanter Asia Wine Awards),意大利南部葡萄酒大赛(Puglia)、葡萄牙葡萄酒挑战大赛-Wines of Portugal Challenge(Lisboa)等国际国内葡萄酒大赛专家评委;美食美酒旅游类撰稿人,《葡萄酒在线》专栏撰稿人、《Decanter中文版-醇鉴中国》撰稿人,葡萄酒行业咨询顾问,万欧兰葡萄酒教育首席讲师,资深葡萄酒收藏顾问和买手。